一、专业基本情况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中历史悠久、研究领域宽广的应用技术学科,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应用和社会进步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也是新能源及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学科。该专业主要研究电能的生产、变换、输送、分配及控制,以及相应的监测、保护、调节控制等理论和技术。专业建有13个实验室,设备值748万,占地1600平方米。自专业建设以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就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实训中心现有电工操作技能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机实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等实验室。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电工、电子、电机、电力系统基本知识,具备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检修、维护和用电检测与管理能力,从事发电厂、变电站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用电检测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要面向电力、能源电力服务和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在电力系统技术及管理岗位群,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操作和维护,产品测试与维修,生产线安装、调试和维修,生产服务管理和技术支持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
通过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结合新工科背景,共同开发智能制造课程,开展智能制造生产线综合实践、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工程实践等课程;推行“1+X”制。本专业构建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专业教育平台课程、职业教育平台课程、创新创业平台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新的“五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采取“一课双师”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企业高级人才参与教学全过程管理,开发教学资源库,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同时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入校即可签订实习和就业合同。按用人单位需要调整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保证良好的就业率。
与省内外多个电厂/变电站、设备智能制造企业校企合作,设立实习基地,以便学生进行岗位认知实习。
最终培养具有科学、工程和人文素养,具备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在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此外,还开设了智能控制方向课程: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建模、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工程实践等。
毕业后除了获取全国普通全日制高校正规专科学历证书外,在校期间学生还可在我校通过培训,考试通过颁发相应品牌企业认证或工信部认证的“应用能力认证”资格证书,分别有ABB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证、ABB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证、FANUC工业机器人程序员证、FANUC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证、FANUC工业机器人维护保养-电气维护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运维技术证等。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本专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建筑电气、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是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该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很大。
同时,本专业依托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携手全球行业领先企业(FANUC、ABB、西门子、菲尼克斯、欧姆龙)实行“订单班”培养,就业率可达100%。就业方向:市、县级供电局、中小型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公司和电力制造行业。从事发电厂、变电站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用电检测与管理等工作。企业提供带薪顶岗实习、就业服务,入学即可签定就业服务协议,一对一高薪就业跟踪指导服务,行业平均薪资超同类专业水平。
本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因此就业形势非常好。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化专业有电工操作技能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机实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实训平台、机器人典型行业应用平台、工厂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实训平台、自动化工程设计实训平台、工业机器人本体创新开发平台等13个实验(平台)。在校外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电阳宗海发电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建立了顶岗实习基地。
电工电子实验室
继电保护实验室
学生正在高级电工培训
国电阳宗海电厂实训基地
学生正在进行高压试验
学生正在进行万用表组装及焊接
工厂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实训平台
工业机器人本体创新开发平台
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实训平台
机器人典型行业应用平台
智能制造电子装配创新开发实训系统
智能制造工厂云计算数据中心
自动化工程设计实训平台
乔琳,女,1983年11月出生,汉族,副教授,工程师。昆明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电工电子方向)工程硕士毕业,荣获校级“教学名师”、云南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等荣誉,代表学校多次参加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联盟大赛,获得“特等奖”荣誉。近5年来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核心2篇,出版第一作者专著1本,申报发明专利4项,其中第一作者2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6项,其中第一作者12项;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主持校级课题1项,参与1项;主持校级精品视频项目1项;主持校本教材项目1项。
卢诚,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015年返聘为我校教师。从教30年来,曾在科研一线从事科研开发工作 14 年,为中国 1994 ~ 1997 年无偿援助老挝国《丰沙里省奔怒县南奔河水电站建设工程》电气总负责人。主持完成和参加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功率脉冲分频逆变技术实用化研究》《脉冲电流改善铁路车辆轴承用钢基体组织研究》等省、市属科研课题和工程项目 13 项,其中 10 项为项目负责人,发表论文 10 篇,在 1987 ~ 2007 年所完成的科研成果中有 7 项获国家专利权,主要专利有:《相控有级变频调速器》、《非静止式变频调速器》、《脉冲换流式变频无级调速器》、《 恒能功率脉冲群调制变流装置》 等。
李平,男,1965年出生,高级工程师。
1988年6月就职于昆明电机厂,主要承担发电机自动励磁系统设计、数控机床技术工作。1999年8月任职于云南光机电发展研究所技术部主任,主要承担水厂自动化技术工作。2013年,任职于云南富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承担电厂/变电站自动化工作。2015年7月,任职于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工作,承担《电力电子技术》、《继电保护》、《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教学。
在企业工作期间,主持完成机床CNC数控技术改造项目6项、水厂自动化项目两项、电厂自动化项目5项、国家及创新基金项目1项。
在校期间,在校期间主持校级课题2项,发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中继电保护改进策略研究》、《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仿真系统研究》等论文18余篇,参与教材编写1本,参加各类师资培训3次,2019年1月参加全国应用型课程课改说课比赛获一等奖。
董敏,男,出生于1992年8月,大学本科学历。2015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授学士学位,同年就职于昆明铁路局,担任电力机车运营、维护和检修工作。目前为学校骨干教师,主要承担《电路基础》、《电气运行与PLC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系统分析》等课程的教学任务。2017年起担任电气自动化实训中心主任。
在校期间,发表专业研究、教育教改方法研究论文数篇,申报外观专利设计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受理发明专利2项,参与校级课题研究2项,主持立项云南省教育厅课题1项,负责校级课改项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18年8月参加第八期全国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说课比赛获全国一等奖,2016/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省级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校级二等奖一项,指导学生参加2018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高职组维修电工技能项目三等奖。
其他专业教师:
2017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云南赛区金奖。
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云南赛区二等奖、三等奖。
2018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作品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云南赛区二等奖。
近年来,在云南省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4人次、三等奖6人次。
专业联系人:
曹录翠15974800351
余 静18313826960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高职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高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