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至16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健康守护·乡村行”三下乡实践团队,带着专业与热忱深入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陡坡村、二村、大村、苦葛箐等村落,开展为期7天的健康惠民志愿服务。团队聚焦乡村老年群体健康需求,用多样化行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号召,让青春风采绽放在乡村健康服务一线。
免费检测暖人心,健康数据“一手清”
“爷爷您别着急,坐好我帮您测血糖。”在村落活动点,实践队员熟练地为村民操作检测仪器。他们一边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一边细致记录数据,对数值异常的村民,当场叮嘱饮食禁忌与作息要点。检测过程中,队员们耐心解答老人的疑问,用温和的态度缓解村民的紧张情绪,让健康检测服务既专业又暖心。
入户走访传温情,高龄老人不孤单
在陡坡村,实践队员专程走访慰问97岁高龄的白族奶奶。队员们围在老人身边,倾听她讲述生活趣事,询问身体状况,还为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卫生。临别时,老人紧紧拉住队员的手,眼中满是不舍,这一幕成为乡村里最温情的画面。
用药咨询解困惑,科学用药有保障
“这个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两种药能不能一起吃?”面对村民的用药疑问,实践队员结合专业知识逐一解答。他们仔细查看村民的药盒,讲解药品功效、服用剂量及注意事项,还提醒老人定期检查身体,避免因用药不当影响健康,为村民科学用药筑牢“安全防线”。
温情陪伴暖夕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活动中,队员们时常与老人坐在一起拉家常。有的队员帮老人捶背揉肩,有的陪老人翻看老照片,还有的给老人唱当地民谣。一位队员与老人依偎在一起的画面,像暖阳般温暖了整个村落,展现出青年学子对乡村老人的深切关怀。
健康指导“点对点”,个性建议助康复
在了解村民健康状况后,队员们针对不同人群给出个性化健康指导。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制定饮食与运动方案;对身体虚弱的村民,推荐滋补食疗方;对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的年轻人,耐心劝说纠正。通过“点对点”的指导,每位村民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健康建议。
资助政策进乡村,教育帮扶暖民心
除了健康服务,队员们还向村民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他们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奖学金、助学金的申请条件与流程,鼓励村里的孩子努力学习,让乡村家庭感受到国家教育帮扶的温暖,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动力。
止血包扎教得细,应急技能学到位
“大家看,动脉出血时要这样按压止血!”在空地上,实践队员用模拟道具演示止血包扎方法。从判断出血类型、找到止血点,到正确包扎伤口,队员们分步讲解、反复示范,还邀请村民上台实操,手把手纠正动作,让村民掌握实用的应急止血技能。
海姆立克实演练,危急时刻能救命
“剪刀点位、拳心向内、向上向内冲击!”队员们一边喊着口诀,一边用人体模型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他们现场模拟异物卡喉场景,教村民如何快速正确施救,还让村民两两一组互相练习,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这一“救命技能”。
心肺复苏精准教,院外急救有底气
针对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实践队员进行真人演示,精准定位院外心肺复苏的按压位置。他们讲解按压深度、频率与呼吸配合的要点,还让村民在模型上实操练习。通过专业的教学,让村民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勇敢、正确地开展急救,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合影定格美好时,青春足迹留乡村
7月16日活动结束时,实践团队与村民们在苦葛箐村活动场所合影留念。照片里,队员们与村民们笑容灿烂,手中挥舞着小国旗,定格下7天里的温暖与感动。这张合影不仅是活动的纪念,更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情谊的见证。
此次“健康守护·乡村行”活动,实践队员用10余项扎实行动,为乡村老人送去健康与关怀。他们以专业的服务、温情的陪伴,在乡村大地上书写青春担当,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建设。
图片:李东泽
文字:刘莉萍
初审:李晓燕 章 迪
复审:杨春漫
终审:彭 轶
↑ 上一篇:“健康守护·乡村行”实践队——慢性病的科普与乡村社会调研
↓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 滇ICP备05007082号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医学院